砂石错峰生产是“灵丹妙药”,还是“美丽陷阱”?

时间 :2024-07-03 09:46:41点击 :
近年来,随着砂石行业进入产能“过剩时代”,砂石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落千丈、惨不忍睹。更重要的是,与其他行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明显不同的是,此轮的砂石行业产能过剩是普遍性、长期性的,没有十年以上的“大浪淘沙”、优胜劣汰和重新洗牌,砂石行业要想走出困境并非易事。

病急之际乱投医,危局之下有奇想。面对砂石行业当前的困境,有关“效仿水泥企业,对砂石企业实行错峰生产”的呼声逐渐兴起并甚嚣尘上,似乎只要砂石行业一错峰生产,总体产量一降下来,市场就会立马好转。

平心而论,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,也符合市场规律。但对砂石行业而言,“错峰生产”并不现实,也未必就是灵丹妙药,弄不好将是美丽的陷阱。如果不科学研判砂石行业的自身特点及未来走势,盲目照抄照搬水泥行业的“错峰生产”模式,并以此来误判并引导砂石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,对砂石行业将是灭顶之灾,有可能把整个行业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
众所周知,砂石行业与水泥行业息息相关,是一对密不可分、同病相怜、荣辱与共的孪生兄弟。相似的行业,必然有相似的特点,都是大宗产品,具有产量大、用量大、销售半径受限等共同特点。这也正是一些业内人士提出“错峰生产”的理论基础和支撑。

但是,仅考虑这些共性因素就盲目提出效仿水泥行业“错峰生产”的做法,对砂石行业来言还远远不够,也并不可取。

首先是砂石行业与水泥行业相比,集中度还远远未能具备可实现“错峰生产”的条件。水泥行业经过数十年的资源整合、兼并重组,已形成了以中建材、海螺水泥、冀东水泥为龙头,数十家企业为骨干的格局。据中国水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前50家大企业的水泥熟料设计产能共计14.2亿吨,占全国总产能的77.6%。其中,前10家大企业水泥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7.9%。反观砂石行业,基本上还处于“群龙无首”“一盘散沙”“各自为战”。据中国水泥网发布的2023年中国砂石骨料TOP20产能排行榜显示,2023年我国砂石骨料排名前10名的企业,累计砂石骨料产能12亿吨,占全国砂石骨料总产能的7%左右;排名20名企业累计产能不足16亿吨,占全国砂石骨料总产能不足10%。行业集中度严重偏低,缺乏具有话语权或号召力的龙头企业,要想实现“统一思想,步调一致”绝非易事。

其次是砂石行业与水泥行业相比,准入门槛相对较低。水泥行业作为被国家列为严格管控的“两高”行业,对新上项目控制比较严,更多的新项目是产能置换,总体产能多年来基本维持不变。而砂石行业,新上项目比较容易,准入门槛比较低。近年来,尽管许多地方砂石产能已明显过剩,可当地政府依然还在继续大肆出让砂石采矿权,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砂石市场的供求矛盾。一边是前期进入砂石行业的企业经营困难、难达预期,一边是新的砂石矿山仍在继续建设,新的砂石采矿权还在不断推出,在这种情况下,要想推行“错峰生产”,无疑是与虎谋皮、难上加难。

更重要的是,强行推行“错峰生产”可能违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尤其是以“错峰生产”之名搞变相统一减产提价与国家《反垄断法》相悖,有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遭受查处。据有关资料,行业协会垄断行为集中于建材行业、水泥行业等关系民生福祉的行业,这些行业曾因多次出现行业协会垄断行为,被称为高风险行业。对于建材行业,市场监管总局曾召开建材行业垄断行业告诫会,对于水泥行业,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曾向当事人发出行政指导书。

 

总而言之,目前砂石行业推行“错峰生产”条件不具备,时机不成熟,法律也不允许。在产的砂石矿山如果不苦练内功、降本增效,而是一门心思想着“错峰生产”,那无疑是缘木求鱼、饮鸩止渴,而即将进入砂石行业的企业如果怀着赌博的投机心理,把未来寄托在“错峰生产”上,在没有对当地区域砂石供求状况进行科学研判情况下,依然大把烧钱、大肆上马砂石项目,很有可能得不偿失、血本无归。

返回回首页


精胜实业

智能机器解决方案服务商

 
联系电话:   180-3089-3579  吕经理



长按关注微信服务号



 

在线与我们沟通更多联系方式